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s) 是一組與飲食行為、身體形象與情緒困擾有關的心理疾病。患者可能透過限制進食、暴食或催吐等方式來控制體重、情緒或自我價值感,這些行為會損害身體健康、人際關係與情緒穩定。
✅ 提供全面心理評估與治療計劃
✅ 採用國際實證療法:CBT-E、家庭導向治療(FBT)
✅ 適合青少年與成人個案
✅ 由香港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黃志明博士主理
✅ 可提供心理報告作醫療轉介或保險用途
什麼是飲食障礙?
飲食障礙並非純粹關於體重或食物,而是與情緒調節、自我價值與控制感密切相關的心理狀況。常見的飲食障礙類型包括:
🥗 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 嚴重限制進食,過度節食或運動
- 強烈害怕增重,儘管體重過瘦
- 對身體形象有扭曲的認知
- 出現營養不良、經期停止、極度消瘦等身體徵狀
🍽️ 神經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
- 重複出現暴食行為(短時間內進食大量食物)
- 之後進行補償行為,如催吐、過量運動或禁食
- 體重可能正常,但心理極度焦慮與羞愧
- 常伴隨情緒困擾與自我價值感低落
🍩 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 經常無節制地暴食,但無補償行為
- 飲食後感到極度內疚、羞恥與失控
- 可能導致肥胖,但真正問題在於情緒與控制力
其他飲食障礙(Other Specified Feeding or Eating Disorders, OSFED)
- 不完全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但仍有明顯困擾與功能障礙
- 例如:夜間進食症、選擇性進食(ARFID)等
飲食障礙的常見心理與身體影響
🧠 心理影響:
- 對體形與體重的過度關注
- 情緒波動、焦慮、抑鬱、自我價值感低
- 自尊受損、人際退縮、強迫傾向
- 自我傷害或自殺念頭
🩺 身體影響:
- 月經停止、骨質疏鬆、脫髮
- 電解質失衡、心律不整、腸胃問題
- 反覆催吐導致牙齒蝕損、食道受損
- 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 飲食障礙可長期隱藏,若及早辨識與介入,康復機會大大提高。
飲食障礙的治療方法
✅ 認知行為治療加強版(CBT-E)
- 國際黃金標準,針對飲食行為與負面思維
- 重建健康進食模式與身體形象認知
- 處理飲食行為背後的情緒與自我價值問題
👨👩👧👦 家庭導向治療(FBT / Maudsley Approach)
- 特別針對青少年,讓父母參與康復過程
- 協助建立有愛而堅定的飲食結構
- 改善家庭溝通與支持系統
🧘♀️ 靜觀與情緒調節訓練
- 增強對身體訊號與情緒的覺察
- 減少過度控制或逃避進食的行為
- 提升與身體和解的能力
📌 治療通常需跨專業合作,包括心理學家、營養師、精神科醫生等。
誰應考慮接受飲食障礙評估?
- 對體重或外貌感到強烈不滿或焦慮
- 有節食、暴食、催吐、過度運動等行為
- 體重突然改變,健康指標異常
- 進食時出現強烈罪惡感、羞恥或失控感
- 家人或學校發現進食行為異常或情緒波動
- 曾接受治療後復發,想尋求持續支援
▶️ 無論體重如何,只要飲食行為影響心理健康與生活功能,都應尋求專業評估。
我們的服務特色
- 👨⚕️ 由香港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黃志明博士主理
- 🧠 採用國際實證療法(CBT-E、FBT、ACT)
- 👨👩👧👦 支援個人與家庭,特別照顧青少年患者需要
- 📄 可提供心理報告作醫療、學校或保險用途
- 🔐 尊重私隱,提供安全、非批判性的治療環境
預約飲食障礙評估或心理治療
📱 電話 / WhatsApp:(852) 5572 0538
📧 電郵:[email protected]
📍 地址: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 37 號 余道生行 710 室
🏥 Address: Suite 710, Yu To Sang Building, 37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