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在香港,約12%的成年人患有慢性失眠,這與全球流行率相當。失眠可根據持續時間和頻率分為不同類別。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AASM)的分類:
- 短暫性失眠(Transient Insomnia):症狀持續不超過一週。
- 短期失眠(Short-term Insomnia):症狀持續1-3個月。
- 慢性失眠(Chronic Insomnia):症狀持續至少3個月,且每週至少發生3次。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慢性失眠障礙的診斷標準包括:
- 入睡困難、維持睡眠困難、或早醒且無法重新入睡。
- 睡眠障礙導致臨床上顯著的痛苦或社交、職業、教育、學業、行為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的損害。
- 睡眠困難每週至少發生3次。
- 睡眠困難至少持續3個月。
- 睡眠困難發生在有充足睡眠機會的情況下。
- 失眠不能更好地解釋為或歸因於另一種睡眠-覺醒障礙。
在治療方面,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和美國睡眠醫學會都推薦失眠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CBT-I)作為慢性失眠的一線治療。CBT-I的核心組成包括:
- 睡眠限制療法(Sleep Restriction Therapy)
- 刺激控制療法(Stimulus Control Therapy)
- 認知重構(Cognitive Restructuring)
- 睡眠衛生教育(Sleep Hygiene Education)
- 放鬆訓練(Relaxation Training)
藥物治療可能在短期內考慮使用,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耐受性和依賴性。因此,非藥物治療通常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