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種常見的焦慮症,在香港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其終生患病率約為3.9%。PD的核心特徵是反覆發生的、非預期的恐慌發作(Panic Attacks),伴隨對未來發作的持續擔憂。
恐慌發作是突發的強烈恐懼或不適感,通常在10分鐘內達到峰值,並伴有多種生理和認知症狀。這些症狀可能包括心悸、出汗、顫抖、呼吸急促或窒息感、胸痛或不適、噁心或腹部不適、頭暈或暈厥感、現實感喪失(derealization)或自我感喪失(depersonalization)、怕失去控制或”發瘋”、以及對死亡的恐懼。
PD的病理機制涉及對身體感覺的災難性誤解(catastrophic misinterpretation)。患者傾向將正常的生理反應或輕微的身體不適解讀為嚴重疾病的徵兆(如心臟病發作或中風),這種誤解引發更多焦慮,進而加劇身體症狀,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預期性焦慮(anticipatory anxiety)和迴避行為(avoidance behavior)是PD的重要維持因素。患者可能會過度關注身體感覺,或迴避可能引發恐慌的情境,這些行為反而強化了恐懼反應。
在治療方面,循證研究表明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PD的一線心理治療方法。CBT的核心組成包括認知重構(cognitive restructuring)、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和放鬆訓練(relaxation training)。特別是,認知療法(Cognitive Therapy, CT)作為CBT的一個重要分支,在處理PD患者的災難性認知方面顯示出顯著效果。